第(3/3)页 再加上李勣、房俊迟迟未能现身,孙仁师拒绝入宫……种种迹象叠加一处,很容易得出结论。 陛下定然万无一失…… 老者正是武德名臣、高祖心腹,安德郡公杨师道。 贞观十年,杨师道曾接替魏徵出任中书令,刘洎自称晚辈实属应当…… 杨师道捋着胡须,微微颔首:“不必多礼,今夜宫中骤变,定然牵动各方,汝等乃帝国柱石、陛下羽翼,速速入宫去平定局势吧,勿要在此耽搁。” 众人再度施礼,这才鱼贯疾步走向武德殿方向。 杨师道看着一行人的背影,又抬头看了看风雪弥漫之中的承天门城楼,幽幽叹了口气。 “笳添离别曲,风送断肠声……神符贤弟啊,何苦来哉?” 他乃高祖旧臣,与李神通、李神符兄弟素来交好,如今眼见李神符自掘坟墓,岂能不感慨万千? 这李唐时至今日虽然仅只立国三十载,大大小小的兵变却历经数次,或许李二陛下当初“玄武门之变”做出了一个好榜样,告诉李唐宗室“天子之位尽可行险一搏而得之”,如若李承乾也被兵变掀翻,大抵会形成传统,后辈子孙有样学样…… …… 刘洎等人疾步奔向武德殿,看似匆忙、焦急,实则心境与此前已大不相同。 既然陛下早有准备,显然一切都在掌握之中…… “陛下居然将安德郡公请出宿卫承天门,着实出乎预料。” 韩瑷忍不住感慨一句。 大唐立国之初,朝中臣子俱是一时人杰,各个出将入相、能力卓越。杨师道虽然一度任职中书令,妥妥的文臣之首,却也是不可多得之帅才。 其任职灵州总管时曾两度击溃东突厥之侵袭,打得刚刚登上可汗大位的颉利丢盔弃甲、抱头鼠窜,不敢近灵州半步…… 此番早已致仕荣养多年且多病的杨师道临时宿卫承天门,足以见得陛下之慎重,此老既有资历、又有威望、更有能力,有他坐镇,承天门自然万无一失。 刚刚抵达毁于上次晋王兵变、至今尚未建成的昭德殿,便听到武德门内传出的喊杀之声,一行人容色剧变,赶紧加快脚步赶去,同时心中疑惑不解。 陛下既然已经做出万全之准备,何以还能让逆贼打到武德殿? 该不会是以身为饵、引蛇出洞吧?! (本章完)